- 國籍
- 台灣共和國
- 貢獻
- 0
- 金錢
- 34
- 威望
- 0
|
轉貼--千萬不要佩戴佛像
佛像到底可不可以戴在身上?佩戴佛像是什麽時候開始流行的,佛教經典中有佩戴佛像的說法嗎,真的是“男戴觀音女戴佛”嗎?佩戴佛像到底會為我們帶來什麽後果?今天的這一篇常識文章非常重要,各位有緣的鳳凰網友要看仔細了。
首先,不論是玉質的,還是其他任何材質制成的佛菩薩像的徽章、吊墜、掛件,乃至項鏈、手環之類,小編在此懇切勸誡:千萬不可戴在身上。原因為何?請往下看。
佛像是佛法的象征之一,具有表法的功用和神聖的屬性,宗教的神聖性需要具體的象征物來體現,佛菩薩是人天導師,是眾生出離生死苦海解脫苦難的依怙,佛菩薩作為我們恭敬、禮拜、學習的對象,是我們的目標、榜樣和追求,我們看到佛菩薩的像,就能時刻記得要學習佛的慈悲;歆慕佛的莊嚴;開顯佛的智慧。但是我們把佛像帶在身上,不論是為了好看,還是為了獲得保佑,都是極大的不恭敬。試想,神聖的佛像怎麽可以成為裝飾物?我們最崇敬的人天導師怎麽可以成為貼身保鏢?有人可能會說,哪有那麽嚴重,佛像就是佛像,你這小編少在這里忽悠人。說這個話的人就是對佛法要義缺乏了解。要知道,佛有法、報、化三身,佛像本來就是佛的應化身之一。試問,我們會不會把自己的父母當做裝飾或者擺設,會不會把父母當做自己的家丁或保鏢?道理不言自明。說到這里,小編要告訴大家,不要佩戴佛像,可不是我自己杜撰的,杜撰一個事關佛教信仰的說法,一個事關眾生法身慧命的教言,小編既沒那個能力,更無那個膽量。事實上,佩戴佛像,不僅在佛教經典中找不到一處記載,其實佛門高僧也早在百多年前就已經痛陳其弊,以下引用近代高僧印光大師的話,請大家仔細閱讀,從中不但可以知道為何不能佩戴佛像,也可以知道佩戴佛像何時流行,由誰肇始:
前三日接到歧路指歸二本,見後附之徽章,頗不謂然。民國二年(編註:1913年)北京法源寺道階法師做佛誕紀念會,以釋迦佛像為徽章,光絕不知其事。事後道階來普陀,送光一徽章,光痛斥其褻瀆。至十二年(編註:1923年)仍複如是。上海亦仿而行之,今居士亦仿而行之。作俑之罪,始於道階。道階尚能講經,而於恭敬尊重,完全不講,亦可嘆也。彼會中所來之一切人員,各須身佩一徽章。若佩之拜佛,亦不合宜。佩之拜人,則彼此折福。然現在由道階提倡,已成通規。光亦知此事不易收拾,然以居士過愛,不能不為一說耳。(《印光法師文鈔·三編·卷二·複鄔崇音居士書》)
再錄印祖弟子一代大德李炳南老居士開示:
現今之善男信女及在家居士,多以玉制(或金銀等)佛像、觀音像掛件為護身符,不僅不帶在衣服外,還緊貼皮膚,入廁不摘,洗澡也不摘,褻瀆之罪絕非淺淺!還妄想依此植福消災,豈有如願之理?!更有傳言所謂‘男帶觀音女帶佛’之說!印光大師乃大勢至菩薩化身,於此弊端之始就極陳其過,鑒於此流弊之泛濫,特錄大士之法語示眾!唯願大眾惜福,莫遭罪業!(所引即為印祖《複鄔崇音居士書》)
由此我們知道,佩戴佛像不但不能植福消災,反而褻瀆之罪嚴重,更是消損我們的福報。
所以,無論如何請都不要佩戴佛像。那有人會說,不是說有什麽本命佛嗎,佩戴自己的本命佛是不是就可以呢?小編在此鄭重提醒,十二生肖是中國民俗,何來與佛法結成什麽本命佛?本命佛之說才是商家杜撰,試想以解脫一切眾生苦難為己任的佛菩薩會專門照顧哪一個群體嗎。
要知道,佛經中多處提到禮敬佛菩薩像,念佛、念菩薩能消罪業,保平安。從未提佩戴佛像。小編也的確聽到很多說法,例如“如果能以恭敬的心佩戴是可以的”。請問,你當著尊敬人的面,好意思脫了褲子上廁所嗎? 這不是一個道理嗎!說心里恭敬,卻連面兒上的恭敬都做不到,還談什麽心中恭敬?更有甚者,胡言什麽“我不註重形式,我心中有佛就好”,還引用金剛經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”來為自己的所謂不註重形式做註腳。小編想說,你的境界到了嗎,學佛有次第,我們過了河到達了對岸,當然要扔掉船和槳輕裝上路開始新的歷程,但是你到對岸了嗎,還沒過河就要把船和槳都扔了嗎?所以說,末法時期,這種愚癡狂慧真的是到處都是,對於這種說法,實在不足與語,說了人家也聽不進去,徒增爭論。
印光大師曾說,佛法從恭敬中求,一分恭敬得一份利益,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。不可佩戴佛像,一來免得我們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因褻瀆而造業,二來可以避免消損身處末法時代的我們本就不多的福報,高僧大德們的教誨,實在是為了我們好啊。
但是也可能有的網友會說,那現在我知道了佛像不能佩戴,但是我確實很想獲得護佑保平安,有沒有什麽可以佩戴的呢,小編告訴你,當然有,印祖也早就說過:
護身符可以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的佛牌或楞嚴咒掛件,有楞嚴經做依據。萬勿用佛菩薩像。
看到了吧,佩戴佛教經咒是可以的,而且是有經典依據,就是佛親自說過的。那麽就是不但可以佩戴,還有真正的護佑平安的功用。因此楞嚴咒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,或者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、南無地藏王菩薩名號,等等都是可以的。 |
|